
缘起咒
嗡 耶达儿 玛黑 德抓巴瓦、黑 敦得堪 达塔嘎多 哈雅巴达、得堪匝友 呢若达、诶旺巴德 玛哈 夏儿玛纳、所哈
缘起咒的功德
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,谁见缘起即见善逝。
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,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。
持诵一遍此咒能清净一切罪业,平息,遣除一切违缘,
如果观想任何事物而诵,相当于造佛像或佛塔。
若观想任何供品而诵,则等于供养遍满世间界的供品。
如果恒时念诵,则圆满一切心愿,任何损害也不能侵害,完整受持一切正法。
如果诵十万遍,那么将如愿实现一切所求之事。在它的各种事业仪轨中也有宣说。
大圆满系解脱咒中说这也是能获得化生安住相续解脱的心咒。
总之,一切如来得手印,犹如诸法的生命一般,功德不可思议。
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《净除业障百咒》功德中宣说的。
缘起咒图示
闻缘起偈见解脱义
【闻缘起偈见解脱义】
在北传和南传佛教的文献中,都有
舍利弗、
目犍连闻偈悟道,皈依佛陀,成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——“如来双胜”的记载。如南传律藏犍度《
大品》(Mahavagga)对此事的记述大致如下:
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,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,与频毗沙罗王会面,并接受了国王供养的竹林精舍。当时在王舍城有散惹夷(Sasjaya)及其二百五十弟子,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在其门下并且是会众之首。他们二人约定,无论谁先得到“不死”,即解脱或涅槃,就应立即告诉另一个人。
一天,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、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马胜(Assaji)尊者,被尊者行乞时安祥、庄严的神态所吸引,趋前请问。当得知尊者是大沙门乔答摩的弟子时,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,因此请求尊者无论如何也要告诉他一些佛陀教义的心要。于是马胜尊者便对舍利弗说了一个偈颂:
“诸法从因起,如来说其因;大沙门如实,亦说彼还灭。”
舍利弗听了这一偈颂后,当即证得清净无垢法眼——“一切观待因缘而生者,亦必观待因缘而灭。”并对马胜尊者说:“如果这就是(佛陀所说的)法,那么你一定已经证得了往昔多无数劫所未曾见的一切苦的寂灭!”
舍利弗回去将此偈颂转告了目犍连,目犍连也同样当即证得了清净无垢法眼。他们二人劝说其他二百五十弟子离开了散惹夷,一同去皈依佛陀,而散惹夷本人则拒绝接受劝告。当他们远远地向着竹林精舍走来时,佛陀预先告诉众比丘说:“这两个正在到来的人将成为我最殊胜的弟子。”(1)
这则故事,在诸多有关佛陀和弟子的传记中,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。因为从这里体现出佛陀时代,人们在知见抉择上的严肃不苟。这种抉择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,而决非仅靠某种权威或对权威的仰信。在知见上抉择的过程,本身也是觉悟的过程,而觉悟不仅是知性上的,同时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解脱
详细内容点击【缘起咒介绍】